书法家  美术家  中原书画  书画艺术  中原书画艺术  中原书画艺术网 书法家    中原书画艺术
         自周朝东迁洛邑后,历五百余年诸侯兼并和七国争霸,到了秦统一的时候,在意识形态领域,已如许慎所言,各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尤其文字。     据说当时“宝”字的写法,有一百四十九种形态;“眉”字、“寿”字的写法也都有百种以上。在字的结体上,有的柔婉流动、有的疏密夸张,有的体势纵长,有的结构狂怪。     在春秋战国战乱不一诸侯割据的五百多年里,汉字的发展也受到了动乱的影响,文字异形、书体多样的景况,从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无疑为之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但语言文字毕竟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人们的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是不方便的。对统一的中国来说,却带来了社会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上的困难与混乱。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之初,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书同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在沿袭西周文字的秦系文字的基础上统一了全国的文字,命李斯将当时所有字体统一为一种书写文字,这就是秦篆。即把原来的史籀大篆简化成小篆,故又称小篆。通令全国使用。以小篆作为学童启蒙的识字课本,以为推广应用的楷模。从此,与大篆相对而言的小篆就成了秦代的通行书体。     从秦小篆字体来看,它一方面保留了大篆字体结构和象形文字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则对字体的结构进行较大的整理加工,使之相对统一和规范。主要的一是各种偏旁形体统一,每字所用偏旁基本固定为一种,而不用别种代替;二是偏旁的位置相对固定,不能随便移动。三是大致确定每个字的书写笔数和笔顺。这种书体,比前代文字,有了书写线条圆匀,结构统一定型,字型呈纵势长方等特点。从汉字发展上讲,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文字的统一,实质是社会生活习俗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的变革,有一个认可接受适应的过程;加之在推广之初,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也不太熟悉,很难一下写得得心应手。于是,由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这三部书既作为学童的识字课本,又是推行小篆的模板,供国人学习临摹。     这种在当时纯粹以实用为主,兼辅美观的文字书体,最后发展成了东方古老的书法艺术的一种,不仅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意外成就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辉煌。而上蔡人李斯也成为留下姓名的第一位书法家。
 
 
李斯小篆《谏逐客书》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