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地图定位 | 在线留言    
首 页 书画快讯 名家风采 民俗艺术 书画工艺 硬笔书法 书画培训 网站部落 书画趣谈 书画鉴赏 封面人物 地图定位 在线留言
 访著名山水画家杜苏旭
日期:2008/6/14  编辑:  来源:


访著名山水画家杜苏旭

李海洋

“长大后,我要成为大画家”

    一个梦,成就一位艺术家。杜苏旭的梦就是要成为一位大画家,这个梦时常在他的心中涌动。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梦,才成就了今天的杜苏旭。

    也许是具有画家的潜质,幼时的杜苏旭对色彩非常敏感,并且能画出漂亮的画。一次,杜苏旭听说有一本叫《芥子园画传》的书,这本书对学习绘画很有帮助。于是,得到这本书就成为他朝思暮想的事。

    俗话说:“知子莫若母。”母亲了解杜苏旭心中的想法。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这位贫穷但又伟大的母亲,四处求人,只为得到这本书。

    拿到《画传》后,年幼的杜苏旭兴奋得哭了。他知道这本书的来之不易,他知道母亲对自己的期望。翻着书中美丽的图画,杜苏旭心想:“我什么时候才能画这么好啊。”

    有梦做翅膀,事情做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在《画传》这位启蒙老师的指导下,杜苏旭的绘画很快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下面的问题是,照葫芦画瓢已经满足不了杜苏旭,他需要得到名师的指点。

 

 

    10岁那年,通过朋友的介绍,杜苏旭得以到著名画家秦岭云先生的门下,正式学习绘画。当时杜苏旭只知道,母亲要带自己去见一位非常有名气的老师,那时他还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意思,只是理解为老师通常讲的“我们”。现在讲起来这事,杜苏旭自己都感到很可笑。也是这种“无知”,使得杜苏旭并不害怕这位老师。在杜苏旭的印象中,秦先生是一个和蔼的人。第一次见到先生时,杜苏旭把自己画在硬纸上的画递给先生,先生看后,轻轻地拍着他的头说:“好好学习,以后会画得更好看。”然后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说,画得像我的一样好。

    杜苏旭在学习上是倔强的,凡是好的东西他都要学习。性格使然,杜苏旭暗下决心:长大后,我要成为像老师一样的大画家。

“现在,我要努力学习”

    跟秦先生学习,每年只有暑假的两三天时间。杜苏旭很珍惜这短暂的学习时间。在每次去拜见秦先生之前,他都会精心准备几幅自己得意的作品,为了让老师满意。

    秦先生是个温和的人,每次都会给予恰到好处的鼓励,但是在不经意中,已经对作品进行了批评。秦先生会对杜苏旭说,这幅画哪里画得好,笔墨用得好,构图好等等,然后说,这里的山水有些毛病,云雾呢,应该这样才能表现出动态美等等。这个时候,他很认真地聆听先生的教诲,把先生的话一字一句记到心里,然后仔细琢磨,遇到不明白的再及时提出。

 

 

    通过秦先生的悉心指导,杜苏旭逐渐脱离了《芥子园画传》上的技法,学会了观察大自然,并且利用对大自然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感情。

    秦先生不仅在绘画的学习上进行指导,也很在意对杜苏旭的人格培养。每当他发现杜苏旭心理上有问题时,就会想办法立即解决,告诉他要放下心理包袱,不要嫉妒别人,只需专心画自己的画就行了。整天想着去嫉妒别人,哪还有心思来画画呢?先生淡泊的处世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博大的心胸,成为杜苏旭学习的楷模,促使他的健康成长。

    后来,杜苏旭进入西安美术学院进修。大学期间,杜苏旭更系统地学习了绘画理论,与同学们进行艺术探讨。通过在大学的学习,杜苏旭思想上得到大的飞跃,对于他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着巨大的影响。

 “如今,我要成为自己”

    在最初的美术学习中,《芥子园画传》能够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它的反面影响就是使得画家太善于模仿,不去从自然中找出路,失去了对事物的真实理解。杜苏旭最初学习《画传》,对其崇拜不已,但是现在再看这本书,感觉书上的画不是那么好了。“说明我画的有进步了,在绘画上有了新的突破。”杜苏旭说。

    生活的积累,笔墨的积累,在写生过程中杜苏旭发现,一棵白杨,长在东北和长在西北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因为气候水土等多方面的原因。只有注意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把大自然中的东西融到自己的思想里,形成自己的风格。

 

 

    杜苏旭强烈地感到,要有自己的风格,但什么是风格呢?杜苏旭是这样理解风格的:学习大家的东西,吸取各方精华,同时与时俱进,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融入作品,作品在小范围内有大家的东西,点、线、技法等方面,但是总体来看是自己的。风格的形成与自己用的笔墨、性格修养及艺术境界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画一棵树,不用落款,就知道是那个山中的,谁画的,画得是什么地方的树,这就是风格。

    杜苏旭的作品上宗五代荆浩,宋代李成、范宽等,近取石鲁、张汀,着力研习黄宾虹、石涛,觅其堂奥,得北宋之雄浑,南宋之秀峻,形成海山苍苍、天风浪浪之画风。在学习黄宾虹之前,杜苏旭主要学习八大山人的线条。在技法上,杜苏旭部分采取黄宾虹的线,先逆再顺再逆,用来表现轮廓;     的点,起到透视作用。杜苏旭认为,大家的东西应当点到为止,不能太像,正如齐白石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线条学习成熟之后,杜苏旭开始采用自己的画法,运用散笔逆锋。经过潜心的研究,这种技法他已经运用得日臻成熟,一笔能见点线面、明暗灰。杜苏旭准确地把握了云雾、山体、树木之间的哲学关系,它们之间的静与动,远与近都表现得恰到好处。看杜苏旭的作品,身临其境一般,我们能够感受到风在吹,树在动,雾在散。

    黄宾虹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山水画家,他的笔墨语言、线条都是无与伦比的。杜苏旭认为,能把他的点线面都理解透彻、真正发挥好的人,中国现在不超过十个。虽然现在有对黄宾虹理解片面的,但这丝毫动摇不了黄宾虹的大师地位。黄宾虹为什么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因为他不急功近利,不迎合市场,只是纯粹地搞艺术,在艺术的世界里,自己的心灵能够和大自然进行对话。

 

 

“将来,我要做出最大贡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潜在的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促使经济、政治文明发展动力,他们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文化是国家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经济的发展进入领先地位后,必须用知识来洗脑。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以此来保护自身的民族文化。这在客观上就促使文化工作者与市场接轨,与国家的政策相吻合。

    杜苏旭也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表现国家欣欣向荣的景象,与国家的政策相协调。比如,在2006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中获优秀奖的作品《紫气涌山庄》,表现出国家发展的好作品。他迎合国家政策,结合民间紫气代表幸福吉祥的风俗而取名。作品取材于他的老家河南西峡县,杜苏旭说,他老家的山水很有张力,适合他表达家乡的眷恋,表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画面上,民间的幸福似乎感动力大自然,连大山都兴奋得不行,似乎在狂舞,在高呼。这也是他拥抱大自然的创作理念的一个表现。

    去年9月,杜苏旭很荣幸地应钓鱼台国宾馆之邀,与中国美协秘书长李中贵、中央美院教授邓惠伯、中国国画家协会副主席叶向阳等8位山水画家,为钓鱼台国宾馆创作巨幅国画山水《溪泉风云》。“这是自己的荣誉,是国家对自己的信任和对成就的肯定,也为河南画家争了光。”谈起这事,杜苏旭很兴奋。对于一个青年画家来说,这是一种殊荣。所以,在巨幅国画的创作中,他很认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把自己的精华画到上面。

    杜苏旭,现代画界一颗耀眼的新星,如旭日一样正从东方冉冉升起。上升过程中,是否如凤凰涅磐一样的痛苦?杜苏旭没有向任何人提及,他始终微笑着,笑着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面对绘画,他说:“我要把自己对世界理解融入我的画中,为社会多画一些优美的画,这是作为一位画家应该做的。”

他还说:“我要像画界的大师们一样,把我的知识都交给我的学生。”因为,他不会忘记,自己还是大学美术系的一位教授。

 

    杜苏旭  号豫西墨客,石溪山庄主人。祖籍河南西峡县,现居北京。进修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专业。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国家文化部中国徐悲鸿画院山水画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原画风山水画主要作者之一,南阳中国画院副院长,南阳美术馆兼职画家。

    1996年——2006年《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画报》、《美术报》、《今日财富》、《中国国画家》、《中国书画》、《中国收藏》、《中国画廊》等多家报刊做过专题报道。入编《中国美术家选集》、《河南书画名家志》等多部辞典。

 

阅读:711次
联系方式:13346890096 信箱:s9614@126.com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管理
Copyright © 2021 中原书画艺术网 豫ICP备06016528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