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天山公路  独库公路  天山独库公路  新疆独库公路 

 

 

 

天山独库公路  天山新疆独库公路

    本栏目全部目录


    新疆天山独库公路  李新民整理
    《公路飞越天山》画册  李新民整理推荐
    乔尔玛烈士陵园  李新民整理
    重回天山路  李新民整理
    可爱的人 英雄的路  兵团日报 韩俊华
   电影《天山行》歌曲:天山路,弯又弯 
李新民推荐

    《天山深处的守望》专题视频   李新民推荐
    视频:《重回天山路》 《天山深处的守望》专题视频李新民整理推荐
    视频:《最后的心愿》 李新民整理推荐
    电影:《天山行》 李新民推荐
    书法作品:电影《天山行》兵句
李新民推荐
    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六十六军  李新民整理
    资料:中央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  李新民整理
    资料: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二总队  赵兴林整理
    资料:《战友》建筑第一六一团老兵通讯录 李新民整理
    后记:李新民

 

国人

 

民解放军0

0129部队 

新疆天山独库公路

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十二支队 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二总队

138团、161团、168团 

 

 

 

 

 

公路飞越天山画册

 

 

 

 

 

 

 

 

乔尔玛烈士陵园

 

 

 


 

 

 

 

 

 

可爱的人 英雄的路

 

兵团日报 韩俊华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立起的路。烈士的英灵已铸就了不朽的丰碑,化作悠悠长路,绵延着烛照千年的民族精神,指引着一代代后人前赴后继…… 
                                                   ——摘自独库公路纪念碑

 

    2007年6月23日下午5时,骄阳似火。
    耸立在天山深处的唐布拉山谷里的乔尔玛独库公路烈士纪念碑,在烈日下熠熠生辉。 陈俊贵,当年的筑路战士,如今的独库公路烈士陵园守灵人,满怀深情地给我们讲述了他的战友当年爬冰卧雪忍饥挨饿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的英雄事迹。他指着纪念碑上烈士名字第一排第四个说:“这是当年我的班长,如果不是他命令我吃下一个馒头,我肯定也成了烈士,那么,如今站在这里给你们讲解的就不会是我,也许就是我的好班长郑林书……”
    讲到这里,陈俊贵的眼里闪着泪花。
    透过那晶莹的泪珠,我看到了巍巍天山皑皑雪峰,看到了解放军战士排除千难万险修天山公路的一幕幕繁忙场景,看到了筑路英雄一个个龙腾虎跃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已24年了,面积达160多万平方公里的新疆,通车公路只有不足900公里,且等级低、质量差。疆内盛产的石油、棉花、羊绒等物资运不出去,严重积压,只能以运定产;部队戍边卫国因道路蜿蜒崎岖,官兵们只能骑马或步行巡逻,给养保障更是难上加难。
    1973年8月,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在看完了一份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改善新疆交通运输条件》的报告后,立即以急件的形式向毛主席速报。主席阅后很快批示:“可考虑让部队到新疆修路。”
    1974年5月,解放军工程兵的3个团奉命进疆,武汉、西安的5个测量队也开进了天山。8月,独库公路正式开工建设,一场长达10年、与严酷恶劣环境斗争的战役拉开了。


 
    生死关头,班长命他吃下最后一个馒头
    1980年4月12日,在天山上修筑独库公路的驻新疆某工程兵部队被暴风雪围困,电话线又被大风刮断,与外界失去联系。当天上午,该部队二营五连四班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副班长罗强、战士陈卫星和陈俊贵,到42公里之外的天山脚下某部传达紧急命令:下面的部队和上面的部队一起清除积雪,打通道路,以便向上面的部队运送给养。4人当中,来自辽宁省辽中县的陈俊贵年龄最小,20岁,那天他才入伍38天。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们轻装上阵。4名战士带了一支“54式”步枪、38发子弹和20多个馍馍、两壶水就出发了。正常情况下,从零公里出发到42公里处,他们一天一宿就能抵达。可谁知,这次这42公里路,竟成了他们的生死之路。
    走出营地没多久,天气变得更加恶劣,风雪交加,气温降到零下30摄氏度。很快,道路和树木全部被白雪覆盖。在白茫茫的雪山里,别说行走了,连分辨方向都很困难。班长郑林书决定带着大家沿着电线杆走。尽管电线杆大多架在峡谷、山坡边沿,行走起来非常危险,但总不至于迷路。
    为了战友的安全,郑林书始终坚持走在前面探路。他一会儿掉进沟里,一会儿又撞上硬物。就这样,4个人你扶我,我扶你,跌跌撞撞地往前走着。到了夜里,他们只好借着白雪的光亮前行。饿了,就啃几口馒头;渴了,就抓几把雪吃。艰难地走了两天两夜,他们算了算走过的电线杆子数量,知道走了大约30公里。
    尽管极度疲惫,但他们都不敢停下来休息。在那种情况下,停下来就意味着可能被冻死。此时,比恶劣天气更可怕的是,他们只剩下最后一个馒头了。又累又饿的4个人,看着馒头直咽口水,但还是商量着,将这个馒头留到最关键的时候吃。于是,他们继续在风雪中前行,大家都以雪充饥。
    由于行走艰难,出汗太多,他们的衣服全都湿透了。风一吹,裤腿就被冻得硬邦邦的,腿都没法打弯。再加上积雪深厚,他们每向前挪一步都异常艰难。大约又走了3公里,陈俊贵坚持不下去了,对班长说道:“我实在走不动了,你们先走吧!”郑林书大声说:“不行,绝对不能把你扔下,我们背也要把你背到目的地!”接着,他命令陈卫星把陈俊贵背的枪接过去,让陈俊贵在后面慢慢走。
    4月14日下午4时,在离目的地还有8公里的地方,饥寒交迫的4个人都坚持不住,纷纷倒在了雪地里。郑林书哆嗦着拿出最后一个馒头。大家心里都清楚,吃下这个馒头就能多顶一阵饥寒,也就意味着多了一分生存的希望,但4个人都相互推让,谁也不肯吃。郑林书说:“我和罗强是共产党员,应当吃苦在前;陈卫星是老兵,也应带头吃苦;陈俊贵是新兵,年龄最小,馒头给他吃。”
    看着倒在地上的战友,陈俊贵说什么也不愿吃。郑林书发火了,大声命令他把馒头吃下去。陈俊贵只好含泪吃下了那个救命的馒头。 生死战友情。直到现在,只要一回想当时自己吃一口馒头,战友们吃一口雪的情景,他就心如刀绞。 又走了不远,郑林书支撑不住,倒下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艰难地用最后一点力气对陈俊贵说:“我死而无悔,你一定要完成任务!我死后就把我葬在部队驻地附近的山上,让我看护部队和战友。如有机会,今后你到我老家去看望一下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陈俊贵和罗强、陈卫星摇晃着班长的身体,高声哭喊:“班长,你不能走啊!我们还要一起修路呢!”可此时,他们的班长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陈俊贵悲痛欲绝,他知道,是班长和大家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他抱着班长的遗体立下誓言:“班长,你放心,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一定完成任务!班长,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
    郑林书牺牲后,副班长罗强带队继续前进。走出3公里,罗强也因为饥饿寒冷和过度劳累而牺牲了。 不久,严重的冻伤、极度的饥饿和超越生命极限的劳累使陈卫星和陈俊贵先后昏倒在雪地里。眼看着死神向他们一步步逼近,幸运的是,附近一个哈萨克族牧民恰好从这里经过,将奄奄一息的他们救起,送到了部队。 陈俊贵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传递上级的命令,完成了班长交给他的任务。

    事后,部队党委为郑林书、罗强追记二等功,并追认他们为烈士。同时,按照郑林书的生前遗愿,将他的遗体安葬在新源县那拉提镇部队驻地附近的山上。

 

    谨记遗言,20年苦苦守护班长墓地
    陈俊贵被救后,送到新源县115野战医院住院治疗。由于极度冻伤,他的肌肉严重萎缩,前后住院4年,后来被评为二等一级伤残军人。由于他和战友们不畏生死的出色表现,他荣立了三等功。1984年,他复员回到了辽宁老家。
    在老家的日子,到班长的故乡去看望班长的亲人,是陈俊贵最大的愿望。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班长牺牲时,他和班长仅仅相处30多天,只知道班长是湖北人,具体地址却不清楚。为了找到班长家的具体地址,他只好又回部队去查找。可等他回到新疆时,部队已经不在天山了。听人说,他当年所在的部队因整编,有的解散,有的分到其他部队去了,但具体到哪里去了,却没有人知道。 每每夜深人静时,班长逼陈俊贵吃下那个救命的馒头时的情景就浮现在他的脑海。找不到班长的亲人,那种日益增长的负疚感,令他辗转反侧,寝食难安。
    已结婚生子的陈俊贵最终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到埋葬班长的天山脚下,一生一世陪伴班长! 他的这一决定,当即引起了全家人的强烈反对。陈俊贵含着泪说:“我一天找不到班长的父母,心里一天就不踏实。回到新疆离班长近一些,班长就不会寂寞了,我心中的愧疚就会少一些。”最终,家里人没有拗过他。
    1985年,陈俊贵和妻子辞去工作,带着刚刚出生的儿子,千里迢迢到了新源县那拉提镇,在班长墓地附近安了家。 刚来新疆,人生地不熟,妻子孙丽琴至今还记得刚来时的艰难。她说,吃了上顿愁下顿,经常要去邻居家借粮食。住的房子是临时搭的窝棚,一下雨,家里几乎是座“水牢”。由于陈俊贵身体受过冻伤,天气一变化就有反应,有时连走路都困难。但一想到班长,他就什么都不顾了。
    后来,陈俊贵一家盖起了土坯房,靠开荒种地度日,但那个窝棚他一直保留着。他的儿子陈晓宏也长大成人后,陈俊贵为了自己未了的心愿,于2001年支持儿子参军到了部队。
    陈俊贵一直坚守在班长的身边,连自己的老家都没有回去过。平常有空的时候,他就会到班长的坟前,为坟培培土,然后坐下来和班长唠唠家常,有时一唠就是一天。逢年过节,陈俊贵都会带着铺盖到班长的坟前,陪着班长过。临走时,他都要对班长说:“你放心,等我知道了你家的住址,一定会去看望你父母!”
    20年过去了,天山脚下的烈士墓前,草长叶枯,风起雪落。陈俊贵就这样守候在班长身旁。找到班长家的地址,去看望班长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一直是他心中最大的牵挂。

 

    四处寻找,最终得到班长家地址
    这么多年,除了为班长守墓外,陈俊贵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当年部队的寻找。只要在路上遇见解放军,他都要上前打听他原来的部队去了哪里,可每次都没有确切的消息。无奈之下,他只得往各地部队写信,试图寻找当年部队的下落。而投出去的几十封信,都没为他带回准确的消息。
    因为经济条件困难,想外出寻找原部队的陈俊贵,一直都为路费发愁。但只要是有一点积蓄,他都会外出寻找。20多年来,他去过江苏、四川、湖北等6个省寻访,都没有结果。有一次,他听说以前的战友收编到连云港去了,据说消息还很准确,他兴奋极了。可高兴过后又发起愁来——路费咋办呢?
    看到丈夫吃不下睡不好,妻子拿出了平日里省吃俭用攒下的几百元钱,对他说:“你去找吧,我知道去看看你才能放心。” 接过妻子递过来的钱,陈俊贵流泪了。他知道,自己没什么劳动能力,家里的重活都压在妻子身上,可妻子的心脏一直不好,这笔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原本是要给妻子看病的。
    看出陈俊贵的迟疑,妻子说:“别多想了,去吧!”就这样,他踏上了去连云港的路程。可最终仍然失望而归。
    20多年的苦苦找寻,最终因儿子陈晓宏的帮助有了结果。被父亲的行动深深感动的陈晓宏,入伍后也没忘记帮助父亲去寻找部队,希望能帮助父亲完成心愿。2005年9月的一天,陈晓宏从武警新疆总队交通第二总队的同志那里得知,这个部队的前身是由其他部队改编合并起来的。循着这条线索,陈晓宏进行查找,最后查证了这个部队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父亲的老部队。
    接到儿子的电话后,陈俊贵激动得泪流满面,一口气跑到班长的坟前报告这一喜讯。随后,他借用邻居家的电话,给武警交通第二总队打电话,请求部队帮助寻找班长的家庭住址。
    武警第二总队政委张国华,当年也参加过天山公路的建设,非常理解当时的艰苦和战友之间的感情。他交代政治部的同志一定要把郑林书的家人找到,并带陈俊贵去看一看。政治部的工作人员通过寻访当年的老同志、查原部队档案,终于找到了郑林书烈士家乡的具体地址: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上马石河村。

 

    迟到的看望,老人坟前话战友深情
    2005年10月,武警交通第二总队领导派政治部干部韩敬锋陪同陈俊贵到罗田县寻找郑林书的亲属。20年的思念和期盼,终于有结果了。临行前,陈俊贵再次来到班长的坟前,满怀喜悦地对班长说:“班长,我明天就要随战友去你的家乡看望二老,你放心吧,我要把他们接到新疆,要让他们安享晚年。”
    经过两天的行程,在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陈俊贵终于见到了班长的亲人。在郑林书的弟弟郑建国家里,陈俊贵一说完情况,郑建国和姐姐都泪流满面。陈俊贵紧紧拉住姐弟俩的手,愧疚地说:“真对不起,我来晚了。”姐姐已泣不成声:“谢谢你这么多年一直陪伴着林书。”
    姐姐说,郑林书参军第二年,父亲得了重病,他回来看望了一次。他回部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因为怕影响他的工作,家里就没有告诉他实情。所以,郑林书到牺牲时,都不知道父亲去世的消息。母亲也于两年前去世了。
    当得知班长的母亲临终前还在念叨班长的名字,陈俊贵更感愧疚。他沉痛地来到班长父母坟前,点燃一把香,洒下三杯清酒,然后双膝跪地磕了三个响头,泣不成声道:“二老啊!你们的儿子没有回来,与他共患难的战友,就是你们的儿子。我来了,希望你们能原谅我这个不孝之子。25年了,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我经常思念老人家,但没有想到,今天寻到这里,还是没能见到你们一面,这叫我如何向班长交代啊!”
    陈俊贵的话,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为告慰班长的父母,陈俊贵在墓前又立下誓言:“请二老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将守在班长坟前,让班长永远不寂寞。”

 

    继续守护,讲述战友的英雄故事
    从班长家回来后,陈俊贵继续守护着班长的墓地。
    2006年6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武警交通二总队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政府共筹资150万元,将为修建独库公路牺牲的烈士墓全部迁到乔尔玛,并以独库公路纪念碑为基础,修建了烈士陵园。
    横贯天山的独库公路,与伊乔公路相汇在乔尔玛,东通巴音布鲁克草原,西连唐布拉草原。夏日的乔尔玛美不胜收,在蓝天、白云、山峦、冰雪、翠柏和溪水间,耸立着一座白色的筑路英雄纪念碑。碑的正面镌刻着“为修建独库公路献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碑下长眠着178位修筑独库公路的烈士。
    班长郑林书的墓迁到了乔尔玛,陈俊贵也跟着来到了乔尔玛。如今,他和妻子已成为陵园的管理人。陈俊贵十分高兴地告诉我们,与独库公路烈士纪念碑配套的“天山独库公路纪念馆”和文物陈列室等正在建设中,可能今年“十一”就能建成对游人开放了,那时,就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筑路者的英雄事迹,学习和发扬他们的可贵精神了。
    是啊!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立起的路。北起石油城独山子,南抵龟兹古城库车,全长562.75公里的独库公路,使新疆南北的公路距离缩短了一半。公路全线有3处在飞线(地图上无法测量而用虚线标出的位置)施工;共要翻越4座终年积雪的冰达坂,其中3个冰达坂上修建的隧道总长度为3352米;整条公路共填挖土石方2354万立方米,修涵洞1300多个,桥梁65座,防雪走廊258米。工程从1974年8月动工到1989年2号隧道全线开通,共有3万余名战士参与修筑,历时15年。修筑过程中,平均每天发生雪崩、塌方几十次,全年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战士们几乎没有脱下过棉衣。工程完工时共有178名战士牺牲,平均每两公里半就守护着一位忠魂。
    惨烈的代价填补了中国公路史上的4项空白:哈希勒根隧道(意为此路不通)成为中国海拔最高的隧道,海拔高达3396米;铁力买提隧道(意为不可逾越)是中国高寒地区最长的公路隧道,长达3223米;玉希莫勒盖隧道(意为黄羊岭)地质构造之复杂又是中国公路史上前所未有;两座“透风式下导风”防雪走廊是中国高寒地区防雪工程的首例。
    一路飞架天山南北。今天的独库公路,不仅是新疆“二横三纵”公路主骨架中第二纵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大动脉,更是激励后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之路。
    烈士的英灵已铸就了不朽的丰碑,化作悠悠长路,绵延着烛照千年的民族精神,指引着一代代后人前赴后继……
    今年47岁的陈俊贵,每天向过往的人们讲述着修筑独库公路的战友们的英雄事迹,他想让后人都知道,在美丽的天山上,曾经有那么英雄的一支队伍,那么壮烈的一群士兵,那么纯粹的一种情感。

 

 

 

 

 

 

 

 

 

 

天山路 弯又弯歌曲

 

 

 

 

 

 

《天山深处的守望》专题视频

 

 

 

http://vhead.blog.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5952810&uid=1304820132

 

 

视频《重回天山路》

 

 

 

 

 

 

 

视频《最后的心愿》

 

 

 

 

 

 

电影《天山行》兵句

 

 

 

 

 

小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6军

 

    是名将杨成武麾下的华北军区第20兵团的一个军。
    杨成武: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生于福建长汀。早年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9年参加长汀县农民暴动。之后加入闽西红军并任第三路军指挥部宣传队中队长。

    1930年随部编入红四军。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红四军三支队八纵队干事、十二师政治部秘书、连政治指导员、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率部担任前卫,参与组织指挥强渡乌江、抢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攻占腊子口等作战。到陕北后参加直罗镇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初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
    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平型关战斗时率部在腰站钳制打击日军。之后收复涞源、广灵、灵邱等7城。1937年冬起历任八路军独立第一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等职。1939年冬指挥所部反击日军的五路合击,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1940年率部参加百团大战。1944年9月任冀中军区司令员。抗战胜利后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保北、正太等战役,并参与指挥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
    1948年8月任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司令员,率部进军绥远,解放集宁、包头等城市,有力地配合了辽沈战役的进行。之后率部参加了平津、太原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指挥所部参加了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回国后历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之后历任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防空军司令员,代理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职。
    66军的光荣军史可追溯到井冈山朱毛领导的红四军。
组建这支部队的许多骨干曾在长征中给毛泽东等总部领导担任警卫任务。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战”,在“百团大战”中功勋卓着;后在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攻打张家口、太原战役中打出威名。在抗美援朝中屡立战功。
    其发展沿革情况是:
    1937.8.25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将原红军第一军团、十五军团及七十四师合编为陆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师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师直属独立团团长杨成武。
    1937.10.23一一五师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领该师独立团(杨成武团)、骑兵营及另两个连近二千人,留五台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1.7,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唐延杰。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12.12部队整编,第一军分区部队编为第一支队,支队长杨成武,副队长邓华,下辖第一、二、三大队。
    1944年9—11月,根据中央指示,晋察冀军区对所属部队进行了整编,成立了冀晋、冀中、冀察、冀热辽四个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新的野战部队。其中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林铁,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参谋长沙克,下辖五个分区。是六分区、七分区、八分区、九分区、十分区。新编了22、23。26、27、28、31、32、33团。
    1945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扩编主力部队的指示晋察冀军区将所属各军区之主力团扩编为大团(下辖有营),将地区队、支队、区小队逐级升编成团,新编组了59个团,连同原有部队共拥有100个团。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准备对付国民党的进攻,晋察冀军区在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领导下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将地方军、游击队上升为野战部队。这些部队是冀察军区郭天民两个纵队,冀中军区杨成武黄寿发的两个纵队,冀晋军区赵尔陆陈正湘的两个纵队,冀热辽军区詹才芳黄永胜的两个纵队,共计八个纵队、二十三个旅、七十个团,近十八万人。
    1945.12.28晋察冀军区组建了两个野战军。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辖: 冀察纵队(郭天民纵队):司令员郭天民。下属6、7、9旅。冀中纵队(杨成武纵队):司令员杨成武,副政委李志民,下属11、12、13旅。
    冀晋纵队(陈正湘纵队):政委王平,副司令员陈正湘,下属3、4旅。 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肖克兼司令员,罗瑞卿兼政委。辖: 晋冀鲁豫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 ,热辽纵队:司令员黄永胜 冀东纵队:司令员詹才芳 冀察纵队:司令员 冀晋纵队:司令员赵尔陆  冀中纵队:副司令员黄寿发
    1946年3月将所辖两个野战军编为军区直属纵队,共四个纵队。 晋察冀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 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郭天民  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志民。下轄两个旅。第七旅旅长周彪,政委漆远渥,第八旅旅长易耀彩,政委王道邦。 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司令员陈正湘,政委胡耀邦。
    1946.9晋察冀军区成立野战军指挥机关。统一指挥第一、二、三、四纵队。司令员肖克,政委罗瑞卿,参谋长耿飙。12.3报请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撤销了野战军指挥机构,其人员合并于晋察冀军区。
    1947.5又成立了野战军指挥机关。司令员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为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参谋长耿飙,政治部主任潘自力。统辖野战军第二、三、四纵队和一个炮兵旅,并将冀中军区第八旅、察哈尔军区第十一旅及冀晋军区独第二旅分别编入野战军序列,使各纵队由原来的两个旅扩充为三个旅的建制。第二纵队增编第六旅,三纵队增编第九旅;第四纵队增编第十二旅。
    1947年冬又相继成立了第一、六、七纵队。
    1948年五月,以晋察冀军区为基础,与晋冀鲁豫军区一部合并成立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委薄一波,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第二副司令员滕代远,第三副司令员肖克, 参谋长赵尔陆,政治部主任罗瑞卿。
    晋察冀两大解放区野战纵队分别编为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第二兵团。
    1948八月中旬, 华北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将所属野战部队调整为三个兵团。调原第二兵团第二、第六纵队以及第一纵队组成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井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天焕。第三兵团隶属部队有: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郭天民,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韩伟,政治部主任向仲华。下轄两个旅,第四旅,旅长肖应棠;第五旅,旅长肖文玖。
    晋察冀军区第六纵队由冀中军区独六、七旅和冀晋军区三个独立团编成,司令员文年生, 政委向仲华,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肖新槐,副参谋长张挺。下轄第十六旅,旅长廖鼎祥,政委李斌;第十七旅,旅长徐德操,政委李志远;第十八旅,旅长罗文坊,政委严庆提。
    晋察冀军区第一纵队由冀晋军区独一、二旅及地方部队编成,司令员唐延杰,政委赵振声、王平,副司令员肖文玖,参谋长张开荆,政治部主任张連奎。下轄第一旅,旅长曾美,政委丁莱夫;第二旅,旅长成少甫,政委钟炳昌;第三旅,旅长马辉,政委黄连秋。
    194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一九四九年一月下旬,华北野战军主力会同东北野战军发起了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平津战役后,根据中央军委统一的编制,华北军区所属三个兵团分别编为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团,直属中央军委。第二十兵团由第三兵团改编而成。
    改编后的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井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天焕。所轄三个军,第66军:军长肖新槐,政委王紫峰;第67军,军长韩伟,政委旷伏兆;第68军,军长徐德操,政委漆远渥。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命令,该部在河北省顺义县(令属北京)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隶属第20兵团(直属总部)。萧新槐任军长,王紫峰任政治委员,张连奎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朱志明任后勤部部长。原辖:第1旅改称第196师,曾美任师长,丁莱夫任政治委员;第2旅改称为第197师,成少甫任师长,钟炳辉任政治委员;第3旅改称第198师,张开荆任师长,黄连秋任政治委员。
    1949年4月,第66军参加太原战役,协同友军解放了太原,第589团荣获“登城先锋团”的光荣称号。5月,由原国民党军第92军第142师改编为独立第55师编入该军序列。
    1950年8月,独立第206师(欠师机关)、独立第208师(欠师机关和第622团)及太原省军区警备第2、第3团,共12万余人编人第66军。10月,该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先后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3月15日奉命归国休整。
    1952年6月至11月,该军新组建的三个师属炮兵团、三个战防炮营、三个高射炮营也奉命相继入朝作战,历时一年多,先后配属14个师作战,胜利完成任务,于1953年11月回国归建。入朝参战期间,该军涌现出“曲桥里阻击英雄营”、“钢胆铁身战地英雄通信连”、“铁血山英雄连”和于德江、李玉、刘桃顺、张续计、侯伯锁等许多英雄模范单位和战斗英雄。
    步兵
196师
    第66军所辖第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部队,也是接待外宾最多的部队。为此,享有“中国开放第一师”的美称。
    1955年抗美援朝的硝烟刚刚散去,毛泽东就考虑要组建一支让世界了解中国军队、认识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窗口”部队。时间不长,中央军委和国防部关于组建迎外部队的请示报告,放到了中南海毛泽东的写字台上。 “步兵第一百九十六师”,毛泽东的目光停留在报告中这支部队的番号上。
应当说,毛泽东对这支部队是了解的。 196师前身是名将杨成武麾下的华北军区三兵团一纵队第一旅,组建这支部队的许多骨干曾在长征中给毛泽东等总部领导担任警卫任务。
    196师在我军还享有许多第一的殊荣:第一个苏式武器改装师、第一个正规化训练师、第一个战备值班师……毛泽东看了报告上列举的理由和对这个师往事的回顾,不再犹豫了。
他在请示报告上落下一行狂草,把向世界展示新中国武装力量的重任,给予这个刚从朝鲜战场凯旋的劲旅——步兵第一百九十六师。
    此,196师跨上了未出国门的“国际舞台”,给世界留下了一个“窗口”,在人民解放军的开放史上留下了名垂青史的一笔。
    196师自1955年接待第一批外宾起,至今已接待了世界上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1万多名外宾,其中外国总统、元首、党的主席、总书记81位,外国最高军事统帅64位,荣获各国勋章、纪念章4100多枚,赢得众多外国总统、元首、军事家的高度赞扬。
    文革中,四人帮想抓军权, 66军与江青挂上了钩, 66军成了江青搞批林批孔的试点单位,还给66军提了点歪词:66军战斗队,能文能武全都会……。
    1985年5月中国第一轮裁军将66军裁掉了,将196师保留下,不过转属天津警备区,由野战军部队降为地方守备部队,编制也有甲种师改为乙种师。
九八年的第二轮大裁军, 196师由乙种师缩编为摩步旅,再由天津警备区划归属第24集团军,重回野战部队编制。
    1998年第二轮大裁军后,该旅撤销了团一级编制,实现旅营化。
据2002年7月11日日本《 读卖新闻》记者杉山□之观看表演后发出的报道, 196旅现有叁个步兵营,两个炮 兵营,一个高炮营,一个坦克营,共七个作战营叁千五百人。从新华社7月11日发的传真照片看,该旅炮兵营有轮式自行火炮, 196旅应该属于轻装步兵旅。不过, 2000年以后,有的摩步旅的叁个炮兵营又合成旅属炮兵团, 196旅看来仍是旅营编制。
  该旅现在编制简表
  番号:第24集团军第196摩托步兵旅 对外代号:66481部队 驻地;天津杨村 装备:轻装步兵 现任首长:旅长胡东敏大校 政委杨少春大校 所辖营:步兵营×3;炮兵营×2;高炮营×1;装甲营×1;工化营×1  人数;4375人(包括机关勤务旅辖连等)。
   
步兵第197师
    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1纵队第2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第197师,该师前身是1947年8月以冀晋军区第1、第3军分区部队为基础重建的冀晋军区独立第2旅,归冀晋纵队(又称冀晋兵团)建制。1947年11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第2旅,归北岳军区领导。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纵队第2旅,1948年8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解放战争中,197师参加了护秋、石家庄、察南、绥东、第二次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成长迅速,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太原战役时,197师589团率先登城,荣获20兵团 授予的“登城先锋团”光荣称号。该团1营和1连分别荣获军授予的“太原登城先锋营”、“太原登城首功连”锦旗。
    1950年10月,197师随66军入朝参战。1951年3月回国。
    1957年1月,197师与24军74师对调建制。1969年10月,197师恢复原建制隶属。
    1985年8月,197师撤消番号,整编为北京军区守备第5旅,由陆军第24集团军领导。1992年,守备第5旅撤消番号。
   
步兵第198师
  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1纵队第3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第198师,该师前身是1946年6月以晋察冀军区冀察(郭天民)纵队第6旅第18团和冀察军区第11军分区独立团组建的冀察军区独立第4旅,1946年11月改称察哈尔军区独立第4旅,1947年11月,编入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为第3旅,归北岳军区领导。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纵队第3旅,1948年8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该旅编进1纵前活跃在长城内外,频繁出击,屡建战功。参加了护秋、石家庄、察南、绥东、第二次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
    1950年10月,198师随66军入朝参战。1951年3月回国。
    1961年5月,198师机关(欠炮司)和卫生营、通信营内勤通信连调归海军,改为舰艇研究院,后沿革为海军工程学院。593团调给内蒙古军区,后为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同年8月,198师坦克自行火炮第403团调归74师建制。10月,592团改建为北京军区防化学兵第9团 ,594团改建为北京军区工程兵第5团 ,炮兵第578团编为陆军第66军炮兵基干团。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98师成立于l969年11月,北京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将工程兵第5工区改编为陆军第198师,隶属陆军第66军建制。1981年10月,198师领受引滦入津工程重任。经过艰苦奋战,于1983年5月胜利完成任务,比国务院计划工期提前了两年。中央军委颁发嘉奖令,中央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写下该师历史最辉煌的篇章。1985年全军整编时,198师被撤消番号和建制。

  本文要点:
  1、66军是杨成武将军亲自培育、创建的一支军队;
  2、66军是在晋察冀军区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3、晋察冀军区是在聂荣臻领导下,以八路军一一五师杨成武将军的独立团为基础逐步发展壮大的;
  4、八路军的一一五师师长是林彪,杨成武将军的独立团是当时林彪最信得过的一支铁军;
  5、一一五师是以红一军团为主组建的;
  6、红一军团是以井冈山之红四军为基础组建的;
  7、井冈山是毛主席创建的中国革命第一个根据地;
  8、井冈山最早的革命武装就是毛泽东和朱德亲自创建的红军第四军。

  结论:组建66军的骨干就是井冈山红四军的骨干。

 

 

 

 

 


中央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
 
 
 
      1975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原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辖一三八团、一六一团、一六八团)改为基建工程兵第十二支队,新疆军区道路工程团改为基建工程兵第一〇三大队,1976年4月执行基建工程兵建制,改由交通部基建工程兵办公室领导。
  交通部对这次接收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接收工作领导小组,和新疆军区有关人员就部队移交进行协调。
  1976年4月27日,新疆军区副司令员谭友林、国家建委基建工程兵办公室副主任剧同良、交通部兵办主任伍坤山在新疆军区礼堂举行的部队交接仪式上,各自代表一方签字。签完字,谭友林对剧同良和伍坤山说:“我这字一签,这么好的部队就送给你们了。”伍坤山笑着说:“司令员,你放心,你的这支部队到了我们那里,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加强。”这次,接收师级单位1个、(辖工程团3个、独立汽车营、机械营各1个),独立团1个,总员额17051名,其中,干部1923名,战士15128名;接收汽车1261辆、工程机械1550台、维修设备110台。
  按照惯例,全体官兵要参加移交大会,这毕竟是部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现在移交的部队却无法参加移交大会。因为,就在签字移交部队时,一支移交部队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在天山南北,奋力改造边疆的“盲肠”路。
  对85%以上运输量依赖公路交通的新疆来说,公路是关键之关键。为了搞好新疆的“公路经济”,1974年4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给党中央、毛泽东呈上关于从内地抽调施工部队修建天山独库公路的报告。4月17日,毛泽东同意了这份报告。几天后,当这支部队从内地迅速开赴新疆之际,万名将士的大行动惊动了西方,西方怀疑中国对周边国家将有大的军事行动,路透社发出一则惊人的消息:“中国有一支机械化部队向西部开进。”就在西方各国和周边国家关注这支部队的动向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支部队开进生命禁区后,放下武器,拿起镐锹开始筑路。
  独库公路地处天山中段,南北走势,它的建成,可使新疆拥有一个以天山为轴心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这对于繁荣南北疆经济、改善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重要意义。这里,年平均气温在9℃,最低气温为-46℃。海拔高度超过2800米,公路要穿越4座冰雪簇拥的高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可工程兵将士们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将公路一点点向前推进。
      部队收编后,这两支部队继续担负天山独库公路和中巴公路国外段建设任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二总队

赵兴林 整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二总队【前身番号:军委工程兵四工区(建工138团、161团、168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851大队、中国人民解放军00090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十二支队(成立于1964年12月,下属:111大队、112大队、113大队)、中国人民解放军560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00129部队(下属:00121部队、00122部队、00123部队)】,成立于1985年5月1日,下属:五支队、六支队、七支队、八支队【其中七支队有着光荣的历史,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授予“突击先锋”和“攻如猛虎”等荣誉称号。后被整编为军委基建工程兵,承担了多次国防建设和国家交通重点工程施工任务。前身1947年8月1日冀晋军区4旅11团、1947年11月19日北岳军区1纵3旅8团。武英山战役后,1949年66军198师593团。1950年8月并入208师623团。1961年5月25日内蒙古军区工兵138团。1963年8月军委工程兵138团。1974年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1976年4月1日基建工程兵12支队111大队。1980年1月基建工程兵111团。1985年1月1日,武警交通二总队四支队。1986年7月1日,武警交通部队秦皇岛建港指挥所。1988年3月1日武警交通二总队7支队。】。
    1982年前,部队设有自己的汽车团、机械修理团、文工团(驻疆最大)、医院(驻疆最大)、专业篮球队。
    反映部队的影视有:《天山行》、《天山深处的大兵》、《今晚月正圆》等优秀影视。
    武警交通第二总队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战功卓著的部队。解放后,主要从事国家交通能源重点工程建设,并担负保卫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双重任务。基地设在湖北宜昌,部队于1974年奉命进驻新疆后,武警交通第二总队的官兵们战酷暑、斗严寒、修筑或参与建设了国防项目及天山公路、中巴公路国内段、新藏公路等众多重要公路,为巩固国防和我国西北基础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天山精神”、“昆仑精神”。
  天山公路横穿天山,北起石油新城独山子,南至大漠重镇库车,翻越4个冰雪达坂,跨过5条大河,全长达562公里。这条公路由数万名官兵历时10年修筑而成,先后有178名官兵牺牲在筑路工地上,在工程技术上创造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的多项“之最”(据当时最长防雪走廊、最长的隧道等)。
    1964年12月,二总队组建于江南苏北的海防建设工地上。翻阅历史1973年8月。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在看完了一份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改善新疆交通运输条件》的报告后,凝望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紧紧地盯着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浓眉紧蹙:在面积达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新中国成立已24年了,可公路通车里程只有不足900公里,且等级低质量差,疆内盛产的石油、棉花、羊绒等物资运不出去,严重积压,只能以运定产;部队戍边卫国因道路蜿蜒崎岖,致使官兵们只能骑马或步行巡逻,给养保障更是难上加难。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决定用“兵役制”办法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施工队伍问题,周总理以急件形式向毛主席速报,毛泽东主席阅后亲笔批示“这个办法我赞成”大笔一挥:“可考虑让部队到新疆修路”。就这样国防部命令,授予基建工程兵番号、军旗。一批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屡建战功的部队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组成了基建工程兵交通部队,承担起民用施工队伍无法完成的筑路架桥及国防建设等艰巨施工任务。这支部队便是武警交通部队的前身。这支特殊的部队,被重新编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00129部队,立即挺进新疆,造福天山南北。
  天山山脉,横空出世,绵延万里,山势巍峨,终年积雪,它将广袤的新疆大地拦腰斩为两半,成为南北疆的交通屏障,制约了新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修筑天山公路,打通南北疆域,无疑对繁荣经济、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对外开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成这一前无古人的宏大工程,对于总队官兵来说,不仅是工作、生活、意志的考验,更是生与死的考验。1974年春,万里荒原还被冰封雪裹的时候,这支筑路大军的万余名官兵开进了天山,在东起油城独山子,西至龟兹古国库车的广阔地域内拉开了修筑天山公路的战幕。
  苍天是房,冻土当床。零下45摄氏度的恶劣气候,官兵们睡觉时,头戴皮帽,身穿皮大衣,连毛皮鞋也不敢脱。打风钻时,手粘在冰凉的钻杆上,一抬手就撕下一块皮。海拔3000多米的施工地域,高山反应让官兵们吃不好、睡不着,痛苦难忍。
    昆仑山平均海拔5200多米,长年风雪弥漫,空气稀薄,气温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道路几乎全部被积雪覆盖,武警交通八支队战士在严重的高山缺氧的环境下,强烈的高原反应,但他不顾自己头晕、呕吐,毅然勇敢、坚强的奋战在青藏线上。“天路壮歌”中描述着英雄誓言,“没有那英雄志,你莫翻这昆仑山;受不了冷和寒,你莫来这天边边;昆仑是把量人的尺,昆仑是把试钢的剑;昆仑是中华璀璨的玉,昆仑是男儿的英雄胆。昆仑山的兵啊,和你心相连,情相牵……”这高亢粗犷的“天路”壮歌,唱出了武警交通官兵为国牺牲、为民奉献的豪情壮志!
    二总队进驻西部30年,筑路5000多公里,架桥1000多座,修建机场6座,建水电站2座,为各族人民交出了100多项优质工程,有2项工程获得了国家质量最高奖———鲁班奖,有3项工程获得了交通部优质工程奖,5000公里长路共获得西部各省区颁发的62块金牌。为西部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西部各族人民誉为“西部筑路先锋”的二总队官兵,也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在筑路施工中先后牺牲了200多名官兵。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竖起的路。西部人民没有会忘记这些“可爱的开路先锋”。1983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军区在天山南麓的乔尔玛建起一座高20 米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英魂护卫通天道,我们这些官兵的英魂,就像西部一颗颗永不坠落的星辰,默默地守护着这片热土。
    截至2008年,武警交通二总队参与国家和军委及地方建设项目:国防公路、桥梁、隧道、铁路、防空设施,独库天险公路560公里、中国-巴基斯坦国内段、新疆地下防空设施、国道312兰新线、清霍线,国道314、315线、国道216、217线、新疆克伊公路、和田水电站、国道111线、九江高速、九景高速、乌奎高速、奎赛高速、吐乌达高速、伊霍高速、昆(明)石(林)高速公路、甘肃尹中高速公路、兰州-临洮高速、湖北沪西高速公路、合肥-徐州高速、二连浩特至广州高速公路、广州至济南高速、武汉至英山高速公路、重庆万开高速路、沪蓉、京福国道主干线、东营~香港国家重点公路、六安~武汉高速、合肥至六安高速公路、福建永武公路、内蒙和布克塞尔公路、新疆至西藏公路养护保任务,我国第二条新疆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新疆6座国际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建设、大连港口、秦皇岛港口、三峡大坝、。国内省道、改网、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多项建设。

  
    部队临时军事驻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二总队 新疆乌鲁木齐;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五支队 新疆 、西安;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六支队 甘肃 安徽;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七支队 秦皇岛、华北 、内蒙古呼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八支队(新藏公路指挥所)在新疆泽普县,2001年来担负新藏公路养护任务,二大队进驻普兰县。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九支队(原建港指挥所)大连;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部队的领导机关是武警交通指挥部,机关驻地北京,隶属武警总部领导。下辖: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一总队,机关驻地成都;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二总队,机关驻地乌鲁木齐;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直属工程部,副师级单位,机关驻地北京;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部队与武警南昌指挥学院联合办学《武警南昌指挥学院》。

 

 

 

 

 

 

 

中央军委工程兵建筑第一六一团战友通讯录

 

 

 

 

 

 

      你好: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或战友提供,由李新民整理后提供给大家,看完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想?对本栏目有啥意见、有啥建议,请留下你的电话、邮箱、 Q号等联系方式和有关资料,将丰富和充实本栏目内容,使之更适合大家口味。

      李新民向你表示感谢。

 

 


');